看了这篇关于面对孩子的要求的文章,很受触动,以后对于女儿来说,就尽量的满足她”一毛钱”的快乐吧!
看看下面这个故事,我们能否满足孩子简单的要求呢?
一位爸爸下班回到家很晚了,很累并有点烦,发现他5岁的儿子靠在门旁等他。”我可以问你一个问题吗?”
”什么问题?”
”爸,你一小时可以赚多少钱?”
”这与你无关,你为什么问这个问题?”父亲生气地说。
”我只是想知道,请告诉我,你一小时赚多少钱?”小孩哀求。
”假如你一定要知道的话,我一小时赚20美元。”
”喔,”小孩低下了头,接着又说,”爸,可以借我10美元吗?”
父亲发怒了:”如果你问这问题只是要借钱去买毫无意义的玩具的话,给我回到你的房间并上床。好好想想为什么你会那么自私。我每天长时间辛苦工作着,没时间和你玩小孩子的游戏。”
小孩安静地回自己房间并关上门。
父亲坐下来还生气。约一小时后,他平静下来了,开始想着他可能对孩子太凶了–或许孩子真的很想买什么东西,再说孩子平时很少要过钱。
父亲走进小孩的房间,问道:”你睡了吗,孩子?””爸,还没,我还醒着。”小孩回答。
”我刚刚可能对你太凶了,”父亲说,”我将今天的气都爆发出来了–这是你要的10美元。”
”爸,谢谢你。”小孩欢叫着从枕头下拿出一些被弄皱的钞票,慢慢地数着。
”为什么你已经有钱了还要?”父亲生气地说。
”因为这之前不够,但我现在足够了。”小孩回答,”爸,我现在有20美元了,我可以向你买一个小时的时间吗?明天请早一点回家–我想和你一起吃晚餐。”
将这个故事与你所喜欢的人分享,但更重要的是,与你所爱的人分享这价值20美元的时间–这只是提醒辛苦工作的各位,我们不应该不花一点时间来陪那些在乎我们、关心我们的人而让时间从手指间溜走。
问题:
孩子的某些要求也许不是特别合理,但并没有涉及原则底线,这个时候我们该满足他们吗?在溺爱与严格要求之间,我们如何把握一个比较灵活的尺度?进行人性化的”管理”?你知道有时候我们一点点的通融会给孩子带来多少快乐吗?
方法A:有的家长过分疼爱、迁就孩子,满足孩子的任何要求。爱得过了头,就成为了溺爱,使孩子养成一味地伸手索要的坏习惯,一旦要求得不到满足,甚至会做出极端的事情。
方法B:有的家长比较粗心,对待孩子也缺乏耐心,往往粗暴简单地拒绝孩子略微”奢侈”的要求。
方法C:那年我父亲失业了,买不起肉,全家靠吃鱼市上卖剩的鱼杂碎生活。一天我在商店的橱窗看到一枚带红色塑料花的小别针,顿时让我如痴如醉,发疯般地回家央求妈妈给我一毛钱。
妈妈叹口气:”一毛钱能买一磅鱼杂碎呢。”
父亲说:”给她吧,一毛钱就能为孩子买到欢乐,这机会恐怕今后是不会碰上了。”
鱼杂碎的滋味我早忘了,但得到别针的欢乐我至今记忆犹新。
这是美国作家弗雷德里·美娜德一篇文章中的一段文字。很多年前看到这段话时,我的心中就很有感触。
”一毛钱就能为孩子买到欢乐,这机会恐怕今后是不会碰上了。”–对我触动最大的就是这句话。
回想自己的童年,我们会发现,那些印象深刻、让我们想起来就觉得甜蜜温馨的事情,也许并不是考试得了第一、学习成绩如何优秀等诸如此类的事情,恰恰就是”一毛钱”这样的小事情。
许多在大人眼中微不足道的小事情,在孩子们心中却是”天大的事儿”,天真烂漫的童心非常容易得到满足:一枚发卡或别针,一个精致的笔记本,一个新玩具,一件新衣服,甚至一个小小的塑料贴片……就能给他们带来无尽的欢乐。同样,一个小小的要求如果得不到满足,也会让他们难过好几天。
孩子成长的每个阶段,都有不同的主题。现在回想起女儿这几年的一些事情,仍然会觉得好玩。
记得好像是突然之间,女儿对钱就有了概念和感觉。在2008年春节的大年初一(还不到10岁),她早早地起床给我们拜年,然后就挨着讨要压岁钱,还哄抬物价:姥姥给了100元,就问姥爷要200元;妈妈给了200元,就问我要300元–当然,这种行为仅仅限于在自己家里,对于亲戚朋友给孩子的压岁钱,我们基本上都礼貌地回绝了,女儿更不会伸手要。而且,每年给她的压岁钱也是由我们集中管理,给她开个存折存起来,她从来不管不问的。可现在就不同了,女儿开始关心自己的”财富”了。
自此以后,女儿总要在书包和衣服兜里放些零花钱,放学回家的路上自己买些冰激凌什么的小零食。从四年级开始,放学后她自己回家。刚开始的那两天,我有些不放心,在放学时悄悄地躲在校门口,在后面跟着她。只见女儿背个大书包,跟着同学走出学校大门后,悠然自得地往回走,一点也没有害怕的样子,经过路边的小超市时,就拐了进去。我站在门口,看她买什么。女儿在冷饮柜里挑了一根小冰棍去结账,花了5毛钱,把找的5毛钱仔细地装好,然后边走边吃,一副得意扬扬的样子。我在后面看得忍俊不禁,回到家里也不戳穿她。一连两三天,都是如此,后来我就不再去”盯梢”了。
我们给女儿保持着20元左右的零花钱,女儿有一次一本正经地跟我们说:”口袋里没有钱怎么能行呢?”我们出去吃饭、买东西,找回来的零钱她总盯着,跟我央求:”爸爸,把这两块钱给我,好不好?”还有,当她在奥数、英语班有了进步,或者受到老师表扬,也总跟我说:”能不能奖励我一块钱啊?”–大多时候,我总是满足她的这些要求,一则我知道她不会乱花钱;二则每当这个时候,我就想起弗雷德里·美娜德父亲说的那句话,是啊,用这么一点点钱就能给孩子带来这么多的欢乐,这种机会以后还会有吗?
2009年上半年,在孩子们中间风靡一种电脑游戏–“摩尔庄园”。本来我们是不允许女儿在电脑上玩游戏的,但架不住她不断地软磨硬泡,只要一有机会,她就有意无意地跟我们说:某某同学赚了多少摩尔豆(游戏中的虚拟货币)啦,某某同学获得超级拉姆(游戏中的宠物)啦,等等。我们知道她的心思,后来就答应她在搞好学习、完成作业的前提下,在周末可以玩会儿,女儿欣喜若狂–当时我看着她那高兴的样子,心里也很感慨:我们家长手里的权力多大啊,一点点的让步就让孩子如此高兴。
后来我们发现,电脑游戏也应该算是这一代孩子生活中的必备内容,首先,我们检查了游戏的内容,觉得是健康的;其次,玩游戏之前要把该做的作业做完;再者,规定好了时间,到了说好的时间就让她离开电脑。其实,她玩一段时间后,就没有那么大的兴趣了。
在玩”摩尔庄园”的时候,还有一件有趣的事情。游戏中有一种叫做”拉姆”的宠物,很可爱,需要小主人养护照料,但是还有所谓的”超级拉姆”,有很多普通拉姆不具备的功能,这是要花钱购买的(购买专门的摩尔充值卡),每月10元钱。我们刚开始不同意女儿买卡,我跟她说:”你这是花真实的钱,买假的东西。”女儿说:”同学都有超级拉姆,没有超级拉姆都抬不起头了。”我说:”谁让你们比这些了?成绩、才能才是你们应该关心的。”
女儿还是用老办法,慢慢地磨,谈条件,最终我们达成协议:参加”奥数”竞赛,拿奖或者进步到尖子班,就给她买一张10元钱的卡,让她拥有一个月的”超级拉姆”。女儿通过自己的努力,如愿以偿–我觉得自己太苛刻了,给她多买了两张作为奖励。
孩子的世界是这样的简单和纯洁,他们被我们绑缚在学习的轨道上辛苦地前行。很多路边的风景都被我们大人忽略了,或许在我们世故、麻木的心里,蓝天白云、花草鱼虫都早已不再是美丽的风景。可在孩子的心里,总有许多新奇的主题,也许我们并不认同他们感兴趣的那些内容,可是,只要是无害于身心,就让他们去尝试、体验一下行不行?我们能不能在严肃的面孔上,露出欣赏、宽容的笑容?能不能在诸多的”规章制度”中,给他们”破个例”,来个意外的奖励和插曲?
快乐其实很简单。孩子的快乐更简单,也许唯其简单质朴,才是真正的快乐呢。